什么是哈士奇细小病?
“细小二”,又称“病毒性肠炎”、“犬瘟热”(CDV)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死亡率较高。若发生继发感染,往往导致死亡。
本病主要侵害幼龄动物(5月龄左右),发病季节多在夏季。成年犬或多代免疫后的幼犬发病率较低。 潜伏期10~21天。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饮食减少、体温升高40℃以上,呈稽留热型,反复发热,常伴恶寒发抖。眼鼻分泌物增加,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后变为脓性。
消化系统出现呕吐、腹泻,粪便腥臭,里急后重;病程一般3~7天,严重者可引起脱水、酸中毒而死亡。 少数病例可表现为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涎、吞咽困难、流口水、瞳孔散大等。
【实验室检查】
病原鉴定:从患病动物脑脊液、胃肠道分泌物或血液标本中分离出该病毒,进行细胞培养,能够生长且用特异性抗体识别,即可确诊。
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感染早期可检出高浓度的病毒抗体,恢复期浓度降低甚至消失。
基因检测:利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核酸片段并进行测序,与已知的犬瘟热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判断感染的性质和病毒的分子分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情况以及新毒株的发现。
X线检查: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强、紊乱,并有分散的颗粒状浓影,特别是肺部边缘较深部位小片状影较为明显,提示为病毒性肺炎。
B超检查:肝脾及腺体有肿大现象。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上述实验室检查中的任何一项阳性皆可初步诊断为犬瘟热。 但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①传染性肝炎:多发生于幼年犬,以高热、黄疸、嗜眠、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无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传染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腺病毒,通过接种弱毒疫苗可以预防和治疗;
②副流感病毒症:由副流感病毒I型或III型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呼吸困难、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要特征,肺部听诊有罗音,副流感病毒I型对鸽形目鸟类致病力强,II型对犬的感染率较高,但有轻微的致病毒力;
③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名传染性贫血,主要是由猫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临床特征为高烧、呕吐、腹泻,病死率极高,无症状带毒猫是主要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