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蜥蜴能断尾巴?

宾芊羽宾芊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好!我刚好前几天写了关于断尾的文章,分享给题主和同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蛇、蜥蜴等爬行动物在受到外界侵扰或者危险的时候,突然将尾巴断开,随后再重新长出一条新尾巴的有趣现象(图1)。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一般称之为“断尾”或“自切”。

图1 三条蛇同时断尾(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小动物都有自切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切都会造成尾巴真真正正的断裂——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只是通过身体内部的一些机械性过程让尾部细胞死亡,从而呈现出一种类似于“断尾”的效果[1]。

那么,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自切的行为呢?我们又该如何区分自切和真正的“断尾”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些问题。

一、为什么要自切 在讨论自切的生物学意义之前,我们先需要知道引起动物出现自切行为的因素有哪些。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影响动物产生自切行为的关键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外部胁迫: 动物在受到外部胁迫时(如天敌捕食、人类干扰等),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其中就包括自切的生理反应。目前研究表明,外界刺激能够诱发体内神经系统释放一些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又会通过对大脑和脊髓中的特定受体起作用,最终导致自切的形成[2-4] 除了神经系统的作用外,外界刺激可能还会通过内分泌系统间接调控自切的产生。有研究证明,应激激素皮质醇能够通过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激活肾上腺髓质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从而发挥致痛作用;而另一个应激激素甲状腺素则可以加强中枢突触中的钠离子通道,最终增强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肌肉收缩和阵挛,这些都是导致动物产生自切行为的过程[5-6] 综上所诉,当动物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时,会通过神经和内分泌共同作用引起自切行为的产生。

2.体内平衡: 除了外部不良刺激会导致动物产生自切行为外,一些动物自身体内的生化平衡也被发现能够调控这一行为的产生。目前已有多种物质被证实能够通过调节钙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钠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等方式来调控自切行为的产生[7-9] 例如,在实验中给予动物过量的钾离子能够有效降低高钾血症引起的自切频率。究其原因,可能是高钾状态下细胞内钠离子减少,导致Na+/K+泵工作不足,使得细胞内钾离子积聚,通过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外,从而引发自切行为发生。又如,有研究者发现提高血浆中钙离子的水平能够明显抑制自切的发生,其可能的机制是钙离子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通过激活蛋白激酶途径,继而调控钠离子/钙离子交换蛋白的表达,最后影响到骨骼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从而起到预防自切的效果 [10] 动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都能够对自切行为产生影响,我们应当从细胞、分子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才能更好地了解该行为的产生机制。

二、如何区分真假断尾 当动物出现了自切行为后,我们往往会误认为是“断尾”,从而将其捕捉或救助。事实上,自切与断尾有着根本的区别。首先,自切是一种防御性行为,发生在受到外在威胁时;而断尾则是攻击性行为,通常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自行发生。其次,自切和断尾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自切多为尾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部分,甚至整个尾部一起脱落;而断尾是尾部的完全缺失,仅遗留残根。自切和断尾的再生情况也不一样。如果切除动物的尾部,无论是全部还是一部分,其再生过程都是先由尾部向躯干部生长,然后逐段延长,最终可完全恢复至原来长度。相反,如果仅仅是动物自身产生的自切,其再生过程则是从伤口边缘长出肉芽组织,然后逐渐覆盖创口并向前推进,最终形成新的毛发和表皮。可见,自切和断尾虽然都表现为了尾部缺失的状态,但两者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